2023-03-23 10:34 | 來源:證券日報 | 作者:俠名 | [IPO]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公司及相關責任主體收到河南證監局警示函、北京證券交易所自律監管措施。其違法違規事項類別是公司治理和信息披露違規。...
北交所出現了首家通過注冊,卻因注冊批復有效期到期失效,最終上市折戟的公司。
3月20日晚間,凱雪冷鏈發布公告稱,鑒于公司本次北交所上市取得的注冊批復有效期于當日屆滿,公司內部控制存在缺陷涉及的規范整改工作尚在執行,同時公司保薦機構華金證券被暫停保薦資格,暫未恢復,目前不具備啟動發行上市的客觀條件。
同日,公司發布公告稱,公司及相關責任主體收到河南證監局警示函、北京證券交易所自律監管措施。其違法違規事項類別是公司治理和信息披露違規。
從凱雪冷鏈完成注冊,卻在注冊批復有效期內未發行這件事上,筆者認為,至少有兩點值得思考,同時提醒其他公司、中介機構等不要讓類似問題出現。
一是對公司而言,做好內控是應履行的最基本責任。從凱雪冷鏈的情況來看,公司在印章管理涉及的內控制度存在缺陷。根據公告,時任公司財務人員利用內控缺陷,使用公司公章與外部租賃公司簽署多份融資合同為第三方融資提供幫助。
這違反了關于健全公司治理機制及內控的相關規定。事實上,不管是已經上市的公司還是“在上市路上”的公司,都必須建立健全公司內控體系,重點提升重要領域的內部控制有效性,客觀評價公司內部控制有效性。
怎么做?關鍵還是在于明晰“關鍵少數”的權責邊界。從公司角度看,必須嚴格執行各項規章制度,加強內控管理,規范決策程序,認真履行信息披露義務,促使公司規范運作。正所謂,與其冒著巨大風險為違規行為蓋上“遮羞布”,不如扎扎實實提升內控水平。
二是對中介機構而言,要勤勉盡責,做好盡職調查,當好資本市場的“看門人”。在凱雪冷鏈這件事情上,作為公司的原主辦券商華金證券,顯然也有不可推脫的責任。
彼時,華金證券被監管部門采取監管措施,是因為其在從事項目過程中,盡職調查不充分,對質控、內核未予以充分關注,被責令整改,并要求在2022年11月25日至2023年2月24日期間,暫停保薦和公司債券承銷業務。此后,華金證券再次收到罰單,上海證監局對其采取了出具警示函措施的決定。這是由于華金證券整改情況后續尚需監管機構驗收,因此實際恢復資格時間存在不確定性,最終影響到相關業務的進一步開展。
如今,中介機構的“看門人”職責更加突出。這就要求中介機構樹立正確的行為模式和價值取向,同時,對信息披露的真實、準確、完整要“核清楚”,審慎發表意見,承擔好把關責任。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