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27 10:52 | 來源:中國證券報·中證網 | 作者:未知 | [基金]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目不暇接的技術創新和應用創新,讓大眾感受到科技力量日漸壯大,正在強有力地改變著我們的生活。
人工智能像一列高速行駛的列車,向我們駛來。先是OpenAI推出大語言模型Chat GPT,展示出令人印象深刻的“智能涌現”能力,后有硅谷大廠們召開各種發布會宣布自己在AI上的宏大規劃。有人將之稱為AI的“Iphone時刻”,也有人說“這是真正的數字時代的開始。”
目不暇接的技術創新和應用創新,讓大眾感受到科技力量日漸壯大,正在強有力地改變著我們的生活。回顧歷史,技術的發展史也是生產力被逐步解放的歷史,從解放體力,到現在逐步解放腦力,而在新經濟時代,創新力可能才是未來發展的重要驅動力。
TMT行業最大的吸引力,就在于其持續不斷的科技創新。近年來,隨著技術不斷成熟,中國TMT市場以更快的速度在擴大所覆蓋的邊際,5G、物聯網、人工智能(AI)、云計算、虛擬實境/增強實境 (VR/AR)等創新技術引人關注。
當然,創新總是伴隨著機遇和風險,企業需要快速適應市場變化,大浪淘沙,不進則退。對企業如此,對投資亦如此。TMT行業的發展是要以不斷超越自我,持續創新為基石。而作為TMT行業的投資者,只有跟上時代的步伐,尋找真正的“創新”方向,才能在科技創新的周期中分享成長的紅利。
創新是TMT行業的生命力
隨著Chat GPT橫空出世,更多人感受到我們我們正處在AI帶來的新一輪重大技術變革浪潮中。未來將有大量相關應用涌現,并對人們的生產、生活帶來深刻影響。
供給創造需求,需求依賴供給。從經濟學基礎的供需關系來看,人們日常工作是一種勞動力供給,人工智能作為一種能大幅提高生產效率的技術供給,的確會對部分工作產生邊際替代,但也會由此衍生出新的技術產品、新的消費場景,滿足用戶原本未受關注或未被開發的需求,從而推動需求的發展,創造出新的需求、崗位和市場。可見,技術發展在給千行百業帶來顛覆性變化的同時,也充滿了機遇。
以科技創新驅動經濟發展轉型,既是發展規律,也是時代需要。隨著人口紅利日漸稀薄,信息資源成為傳統的勞動力、土地、資金以外最為重要的生產要素,創新也逐步成為驅動經濟持續穩定增長的新能力。
TMT行業最大的吸引力,正是在于其持續不斷的創新,從技術創新、產品創新、內容創新到商業模式的創新。可以說,創新是TMT的生命力,投資TMT就是投資創新和成長。創新的過程充滿了風險和機遇。一個大的科技創新周期通常持續數年或者十年以上,期間會經歷多次技術變革和創新浪潮,它會不斷推動行業深度發展,同時也會加快行業演變。置身其中的企業需要對變革有敏銳的嗅覺,能快速適應市場變化。在這里,大浪淘沙,不進則退。
對企業如此,對投資亦如此。TMT行業的發展是要以不斷超越自我、持續創新為基石。而作為TMT行業的投資者,更需要持續不斷的學習,只有不斷地跟上時代的步伐,尋找真正的“創新”方向,才能在科技創新的持續迭代中吃到成長的紅利。
近年來,隨著技術不斷成熟,中國TMT市場以更快的速度在擴大所覆蓋的邊際,其中最為引人注目的創新包括但不限于5G、物聯網、人工智能(AI)、云計算、虛擬實境/增強實境 (VR/AR)。雖然中國在某些技術領域已經有了一定的優勢,但未來可發展的空間依然很大。未來能夠率先實現技術突破的企業,將可掌握先發優勢和行業控制權,占據產業發展的制高點。可以說,TMT行業生命力就是持續不斷的創新,在一個個科技創新浪潮中,把握投資創新成長的脈搏。
新一輪科技創新周期開啟
萬物皆有周期,科技創新也有自己的周期規律。
科技創新周期的脈搏也代表了行業的投資節奏。從歷史上看,TMT行業的創新是一個相互關聯的關系,往往沿著“通信(網絡)-電子(終端)-計算機/傳媒(應用)”的傳遞規律在演進。回顧過去20年,人類經歷了兩次大的科技創新周期——“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均是按照這個規律在演變。
例如,2000年前后的互聯網浪潮,其推進邏輯是:固定寬帶網絡(通信)+個人電腦(終端)+互聯網(應用)等等。2010年前后的移動互聯網浪潮,其推進邏輯是:3G/4G移動數據網絡(通信)+智能手機(終端)+移動互聯網(應用);期間同樣涌現很多新的投資機會。隨著3G、4G網絡的建設,智能手機普及,行業迎來一輪上行周期。
2019年至今,我們正處于新一輪科技周期即萬物互聯的時代,它也是沿著5G甚至6G移動網絡(通信)-下一代計算平臺包括VR/AR、汽車等(終端)-下一代互聯網(應用)的鏈條進行演變。其中,2019-2021年是一輪小的創新周期,主要是網絡創新基本確立,終端創新逐步開啟。從科技創新周期角度,未來5年主要看終端的創新和滲透率的提升。
具體來看,2019年是5G商用元年,5G帶給信息技術的本質變化就是10X性能升級帶來的質變;2019-2020年,5G基站開始大規模建設,2021-2022年看到主要硬件創新,包括下一代計算平臺VR/AR正處于定義產品的階段;汽車智能化處于加速滲透階段,在此基礎上,2025年后可能看內容和商業模式創新(主要看傳媒和計算機,比如下一代互聯網形態是元宇宙)。在這個過程中,很多技術創新比如區塊鏈、AI、新型顯示等技術穿插其中,引發一個次級的技術創新。最終將構筑出一個萬物互聯、數字孿生的下一代“互聯網”形態。
周而復始,如何在一輪輪紛繁復雜的科技周期中,在合理的位置,把握真正具有創新力和成長力的機會,正是TMT投資中關鍵的部分。
把握奇點突破順勢而為
從投資視角來看,我們該如何評估一項創新的價值?
在我的理解中,創新分為兩種,一是從0到1,這類創新往往滲透率較低,僅為個位數,產品形態還不清晰,但長期看具有較大的發展空間,我們要更多關注這類技術的奇點何時到來,在此之前可能更多是“主題投資”。
目前看,VR/AR技術還處于這種狀態。從產品定位看,有些企業推出的新產品定位是游戲機和娛樂設備,若能適應辦公場景(比如對標iPad),那么未來將有更多的應用空間和市場,因此可以密切關注蘋果新產品MR,看產品定位是否會有較大變化。
第二類創新是從1到10,這類創新往往已經具備較好的產品形態和定義,也具備清晰的技術演進路線,并且已經過了加速滲透率的奇點,因此未來是具備很好的產業趨勢“兌現”。這是我們比較喜歡的產業趨勢投資,比如當前的智能汽車。以汽車智能化為例,其類比手機智能化,目前滲透率10%左右,2023-2025年滲透率有望超過50%,處于快速滲透階段。在這一時期,我們可以關注的細分的新技術迭代的變化包括激光雷達、高精度定位、網聯化等。
在投資過程中,我們需要重點做好兩方面研究:一是評估創新的市場空間有多大?二是評估滲透率從1到10的過程處于什么階段?是加速,還是減速。通過多維度的比較,做出投資方向上的選擇,一旦確認這個技術創新屬于空間很大,且剛實現奇點突破,正處于加速起步階段,我們要做的就是順勢而為,享受創新帶來的投資紅利。
根據上述的框架,這里我還想分享這次AI大模型的重大技術突破。AI是可以和人類的工業革命、信息革命并列的重大技術變革,這次大模型技術突破是一次底層核心技術的突破,類似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技術,可以帶動千行百業的顛覆式創新,帶來生產效率、商業模式等方面的重大變化,因此屬于“空間很大”的范疇。同時,ChatGPT已成為人類歷史上最快達到1億用戶的應用,AI大模型還在以超預期的速度持續迭代。目前,我們看到海外已經有很多非常有創新的應用,這種產業趨勢將是我們要重點研究和關注的方向。
基金經理簡介:馮騁,清華大學物理系博士,7年證券從業經歷,2.6年投資管理經驗。現任廣發電子信息傳媒產業精選基金經理,曾在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和招商證券任職,負責通訊研究。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