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19 09:29 | 來源:證券日報 | 作者:俠名 | [上市公司]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據統計,截至5月18日,175只ST股中,57只存在摘帽后又戴帽的現象,占比達32.57%。
隨著年報季結束,ST股成為市場聚焦對象,一些鎖定退市,另一些則即將摘帽。5月19日,*ST海核股票簡稱變更為臺海核電,日漲跌幅由5%變更為10%,迎來摘帽后的首個交易日。據統計,5月份以來,先后已有*ST恒譽、*ST尤夫、*ST海核等6只ST股成功摘帽。
今年以來,往年大熱的摘帽ST股偃旗息鼓,不僅預期中的大漲沒有來臨,反而大多數跌勢明顯。
聯儲證券總經理助理尹中余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ST股摘帽后集體遇冷的現象反映出,在注冊制和退市制度雙重影響下,此前“炒小炒差”邏輯行不通,投資者風險教育走向成熟,市場投資趨于理性。
摘帽股集體遇冷
相關數據顯示,從摘帽首日市場表現來看,截至5月18日,前述6只摘帽股中,除去*ST海核尚未開啟交易外,3只下跌(跌幅均超3%),2只上漲,平均跌幅達2.09%。
記者進一步梳理發現,從去年同期(2022年5月1日至18日)來看,共11只ST股摘帽。摘帽首日,11只中7只上漲、4只下跌。其中,5只當日漲停,多只由此開啟多日連板行情,更有個股實現“八連板”??傮w來看,11只平均上漲4.40%。
“過去的情況表明,摘帽股首日通常會有較大幅度的上漲,但今年卻出現了交易冷淡、股價下跌的情況,意味著投資者對于摘帽股的前景存在一定擔憂。”華鑫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嚴凱文對《證券日報》記者分析稱,盡管ST股成功摘帽,但其歷史業績和負面形象可能仍然對市場投資者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導致投資者對這些股票的熱情有所降低。
“摘帽股集體遇冷屬于正常現象。摘帽只意味著符合最低要求,遇冷也意味著市場更加理性和成熟。”同濟大學法學院副教授劉春彥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在業內專家看來,出現這種現象更深層次的原因在于資本市場基礎制度層面的優化。注冊制下殼價值嚴重下降,退市新規后保殼難度大大提升,二者雙重作用倒逼ST股提高經營質效。
嚴凱文認為,退市新規加大了保殼的難度,ST股需要更加努力來恢復業績和財務狀況,提高市場認可度,否則將觸及終止上市條件。同時,退市新規的執行使得監管趨嚴,加強了對ST股的監管力度,信息披露、經營狀況等方面的要求更為嚴格,這對于ST股來說是一種壓力。
尹中余分析稱,ST股摘帽的炒作邏輯主要有兩方面,一方面基于ST股摘帽后公司業績轉好,另一方面基于ST股通過并購重組改善公司基本面。但目前來看,形勢并不樂觀。不僅在于這些公司經營業績難以短時間取得突破,還在于小市值公司在并購市場已被邊緣化,殼價值嚴重下降,短期內難以利用資本工具來改善基本面。
ST股頻現反復摘戴帽
據統計,截至5月18日,175只ST股中,57只存在摘帽后又戴帽的現象,占比達32.57%。
尹中余表示,在實踐中,尤其是退市風險公司,改善基本面難度非常大。在退市新規實施后,觸及最近一年凈資產為負等財務退市情形,繼而被施以退市風險警示后,通常在去年年報披露后,多在本年度的4月份、5月份,此時距離本年度結束還有7、8個月的時間,也就是說,必須在這些時間內把經營業績做好,保殼難度非常大。若本年度財務指標仍達不到要求,就會被強制退市。
嚴凱文坦言道,ST股的反復摘戴帽往往反映了其經營狀況的波動和不穩定性,這可能削弱投資者對于這些股票的信心,使得投資者對于ST股持續性的業績改善產生懷疑。另外,反復摘戴帽可能增加ST股的經營困難。ST股在摘帽后需要繼續努力保持良好的經營狀況,但反復摘戴帽可能會使ST股在經營方面分心。這種不穩定的狀態可能導致ST股的經營狀況長期無法得到根本性的改善,增加了其面臨退市風險的可能性。
尹中余表示,總體來看,回歸價值投資是主流趨勢,與境外市場相比,A股的ST股估值普遍偏高,投資價值并不大,普通投資者應及早遠離ST股炒作,理性投資。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