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15 09:56 | 來源:上海證券報 | 作者:俠名 | [基金]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5月以來,大宗交易、定增持續活躍,成交金額均明顯高于去年同期。由于通過“定增+大宗交易”買入的股票往往有折價,并且需要鎖定一定的期限,在業內人士看來,大宗交易和定...
市場震蕩之際,機構正在積極撿拾便宜籌碼。
5月以來,大宗交易、定增持續活躍,成交金額均明顯高于去年同期。由于通過“定增+大宗交易”買入的股票往往有折價,并且需要鎖定一定的期限,在業內人士看來,大宗交易和定增的活躍,意味著機構在積極尋覓投資機會,并且愿意持有更長時間。
統計數據顯示,越來越多的機構正選擇借助上市公司定增的方式建倉。Choice數據統計顯示,以增發公告日計算,截至6月14日,今年以來機構參與上市公司定增的認購總額為241.81億元,而去年同期為177.81億元,同比增幅超過35%。
部分基金公司參與定增熱情頗為高漲。例如,5月以來財通基金共參與了12次上市公司定增項目,認購總額超過15億元。
知名基金經理也頻頻出手,其重點參與的定增標的主要集中在中小市值公司。例如,6月9日,華商基金公告稱,周海棟管理的華商新趨勢優選混合、華商優勢行業混合、華商甄選回報混合等多只基金參加了東方通非公開發行股票的認購,并獲配一定的股份。截至6月14日,東方通最新市值在100億元左右。
此外,機構也頗為青睞借助大宗交易建倉。Choice數據顯示,截至6月14日,5月以來A股市場共發生5500筆大宗交易,合計成交金額為831.6億元,去年同期成交金額為692.47億元。
從5月以來大宗交易的情況來看,只有200多筆大宗交易為溢價買入。進一步分析發現,機構專用席位共計出現在954筆大宗交易的買入席位中,合計成交金額為224.52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針對近期表現頗為強勢的股票,機構通過大宗交易獲得大幅折價買入的機會。以東田微為例,5月17日至6月14日,東田微股價漲幅接近翻倍。從大宗交易數據來看,5月24日以來,東田微共發生9筆大宗交易,其中5筆的買方為機構專用席位,合計成交金額為3119.22萬元,平均折價率為23.46%。
同時,部分機構重倉股則獲機構溢價買入。例如,5月24日,貴州茅臺發生4筆大宗交易,其中3筆的買方為機構專用席位,有2筆是溢價交易。
滬上一位基金經理告訴上海證券報記者,通過定增、大宗交易買入的股票通常有折價,一般會鎖定6個月,如果基金經理持股周期本來就比較長,則愿意犧牲流動性來換取折扣收益。“對于投資組合而言,折扣收益將成為組合的安全墊。”該基金經理說。
在上述基金經理看來,近期定增、大宗交易持續活躍,某種程度上反映機構對后市相對較為樂觀的情緒。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