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24 13:52 | 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 作者:俠名 | [IPO]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招股書顯示,海和藥物的第一大股東、實際控制人丁健在1992年至1994年在藥物所從事博士后研究工作,1994年至今在藥物所藥理一室任職;2011年3月,海和藥物成立的時間,丁健...
7月20日,科創板上市委審議會議結果顯示,上海海和藥物研究開發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和藥物)的上市申請暫緩審議,截至目前該公司IPO尚無新的進展。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財經頻道注意到,綠谷集團疑似曾為海和藥物實控人丁健代持股票,對此海和藥物并未披露,而丁健曾為綠谷集團的“問題”產品“站臺”。另外,海和藥物研發投入不少,專利技術卻要靠“外援”,該公司的社保繳納人數也“對不上數”。
綠谷集團為實控人代持股票?
招股書顯示,海和藥物的第一大股東、實際控制人丁健在1992年至1994年在藥物所從事博士后研究工作,1994年至今在藥物所藥理一室任職;2011年3月,海和藥物成立的時間,丁健擔任海和藥物董事長并一直控制著這家公司的經營。
丁健并非一開始就擁有海和藥物的股份,2011年3月海和藥物誕生時,由藥物所與張江科投共同出資,雙方各占50%股份。藥物所的全稱是“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正是丁健長期供職并至今仍然擔任要職的單位。
此后,綠谷(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綠谷集團)于2016年7月受讓藥物所持有的海和藥物股權,但在接盤2個月后,綠谷集團就將所持全部股份作價1元轉讓給了丁健。但是,綠谷集團從藥物所收購海和藥物股權對價是多少,海和藥物并未做披露。
海和藥物曾在《發行人及保薦機構關于第二輪問詢函回復意見》中披露:“丁健當時亦擔任綠谷制藥的副董事長”。業內人士質疑,此前綠谷集團從藥物所收購的海和藥物股權,就是在為丁健代持。
據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財經頻道觀察,綠谷集團和丁健關系復雜,丁健還曾為綠谷集團的問題產品“站臺”。
公開信息顯示,綠谷集團與“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一直多有交集,藥物所曾經對其持股15%。
公開資料還顯示,綠谷集團以售賣保健品發家,2008年1月,中央電視臺曾播出揭秘“綠谷”騙局的報道,報道稱:“從1996年開始,綠谷集團先后推出了三代所謂的抗癌產品,分別是中華靈芝寶、雙靈固本散和綠谷靈芝寶。綠谷集團10余年不斷變換名稱虛假宣傳,且在沒有審批的情況下擅自發布產品廣告,成為近十年來全國最典型的系列虛假廣告宣傳案之一。”
另據媒體報道,至2006年年底,綠谷集團另一款“雙靈固本散”被列入國家級《違法藥品廣告公告》的次數高達800多次,創下國內藥品違法廣告之最。
丁健擔任要職的“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還曾為丁健擔任副董事長的綠谷集團虛假宣傳“背書”。經藥監部門查實,在宣傳綠谷靈芝寶時,廣告中曾提到“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通過體外實驗證實,綠谷靈芝寶對人體實體瘤和白血病、淋巴瘤細胞具有明顯的抑制作用”。
研發投入不少 專利技術卻靠“外援”
招股書顯示,從2018年至2020年(以下簡稱報告期),海和藥物在連續虧損,該公司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分別為-4.28億元、-2.93億元和-7.090萬元,截至2020年12月31日,該公司累計未分配利潤為-7.55億元。
目前,海和藥物仍然沒有一個產品進入商業化階段,沒有一個產品有銷售收入。該公司的解釋是,新藥研發需要大量持續的研發投入,由此導致公司虧損并存在大額累計未彌補虧損。
報告期內,海和藥物研發費用分別為1.07億元、3.03億元和4.82億元,而目前在海和藥物已進入臨床II、III期的4項在研產品管線中,海和藥物本身并未參與ON101相關專利的發明工作,不持有ON101的相關專利。ON101是海和藥物與臺灣合一生技集團合作的一個抗腫瘤項目。
另外,RMX3001、德立替尼(AL3810)相關專利也是經過授權許可,且未來并不持有RMX3001的上市許可證書,AL3810相關化合物專利由藥物所等單位完成發明工作并申請,經多次授權后許可給海和藥物;谷美替尼(SCC244)項目系由藥物所獨立完成化合物專利發明工作,海和藥物通過專利權變更成為專利權人。
自成立以來,海和藥物共有19個研發項目,除HH3806項目外,均為授權引進或合作研發。也就是說,海和藥物基本沒有自己研發的專利,大多都是靠外包,或者直接買過來的。
對此,海和藥物在其風險提示中表示,公司目前尚未有產品實現上市銷售,公司無法保證未來針對擬上市藥品的市場策略有效并符合市場實際需求。若公司在研藥品獲批上市后未能取得醫生、患者、醫院或醫學領域其他各方的認可,將給公司成功實現商業化并獲得經濟效益造成不利影響。
社保繳納人數“對不上數”
海和藥物在招股書中披露的社保繳納人數與企信網公示數據存在差異。
截至招股書簽署日,海和藥物擁有6家全資子公司,2家分公司,分別為諾邁西、江蘇海和、泰州海和、杭州若邁幸醫藥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若邁幸)、NUOMAIXI BIOPHARMA(HK)LIMITED(香港諾邁西)、HAIHE BIOPHARMA USA LLC(美國海和)、上海海和藥物研究開發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以下簡稱北京分公司)、上海海和藥物研究開發股份有限公司廣州分公司(以下簡稱廣州分公司)。
其中,江蘇海和、香港諾邁西成立于2020年;泰州海和的收購日期為2020年9月;美國海和成立于2019年12月,并于當年被納入海和藥物合并財務報表;諾邁西和若邁幸于2018年被納入海和藥物合并財務報表。
招股書顯示,2017年至2019年,海和藥物分別有115名、91名、126名員工繳納了社會保險。而企信網公示,海和藥物(母公司)在2017年至2019年社保繳納人數分別為93人、90人、1226人;諾邁西和若邁幸在2018年至2019年期間,社保繳納人數均為0人。
由此可見,海和藥物招股書披露的2017年、2018年社保繳納人數分別比企信網數據多22人、1人;但2019年的社保繳納人數卻比企信網數據少了1100人。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