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27 09:38 | 來源:科創板日報 | 作者:俠名 | [科創板]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燦芯股份背靠第一大股東中芯國際,近年來業績增長迅速。但相對同行廠商,公司在毛利率及研發費用支出上有所薄弱。有知情人士表示,前兩年燦芯股份的采購成本能比市場便宜15...
繼銳成芯微之后,集成電路設計服務廠商燦芯半導體(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稱“燦芯股份”)亦向科創板IPO發起了沖擊,擬募資6億元。
燦芯股份背靠第一大股東中芯國際,近年來業績增長迅速。但相對同行廠商,公司在毛利率及研發費用支出上有所薄弱。有知情人士表示,前兩年燦芯股份的采購成本能比市場便宜15%以上。
值得關注的是,中芯國際“入主”后公司業務及團隊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前CEO及董事甚至與公司對簿公堂。
采購成本較市場同行低
燦芯股份主要為客戶提供一站式芯片定制服務,將芯片產業鏈的制造及封測等生產環節采用委托第三方企業代工的方式完成。截至2022年6月末,公司芯片設計業務實現營收1.57億元,營收占比為24.97%。芯片量產業務營收4.73億元,占75.03%。
值得一提,燦芯股份與國內半導體晶圓廠商中芯國際深度綁定,中芯國際聯合首席執行官兼任公司董事長。中芯國際不僅通過全資子公司中芯控股持有公司18.98%股權為第一大股東,而且向其提供產能保障,燦芯股份近三年向中芯國際采購的金額占當期采購總額的80%左右。
但由于股權結構較為分散,公司稱無實際控制人。其中,燦芯股份總經理莊志青及上海維燦、上海燦謙、上海燦成等員工持股平臺為一致行動人,合計持有公司19.82%股權;本次保薦機構海通證券的關聯方遼寧中德、海通創新、湖州赟通等三家機構合計持有公司6.36%股權。
“因為市場對設計服務的需求越來越大,代工廠的客戶需要獨立的或者與代工廠有戰略合作關系的設計服務公司來提供這類服務。”前中芯國際執行副總裁湯天申曾對外表示,入股燦芯后,雙方將更好地服務客戶,是中芯國際生態系統建設的一部分。
滬上一家半導體設計企業人士向《科創板日報》記者表示,擁有晶圓制造廠資源背景的芯片設計服務公司在市場上更具競爭力。“尤其是前兩年產能供需矛盾較為突出的時候,它們的采購成本能比市場便宜15%以上。并且規模體量小的廠商,很難直接從中芯國際那里拿貨。”
燦芯股份方面回應《科創板日報》記者稱,作為采用Fabless模式的芯片設計服務企業,公司選擇與中國大陸技術最先進、規模最大的晶圓代工廠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系,目前已研發形成了大型SoC定制設計技術與半導體IP開發技術兩大類核心技術體系。
或因較大依賴于中芯國際,燦芯股份部分數據相較同行廠商明顯薄弱。例如,近三年創意電子、芯原股份等同行企業毛利率均值維持在37%左右,而燦芯股份僅為17%左右;同行研發費用率均值達20%左右,而公司僅為7%。
同一時點估值相差近三成
燦芯股份自職春星等人在2008年創立以后,便受到了資本的關注,NVP、中芯國際、小米長江產業基金等投資者先后成為了股東。
不過,《科創板日報》記者注意到,自中芯國際“入主”后,燦芯股份業務及團隊等方面發生了較大的變化。
例如,公司以發展理念不同、聚焦主業為由,將控股子公司燦芯創智92%作價360萬元轉讓給了芯創智(北京)微電子有限公司。燦芯創智曾為推進國家專項項目“國產IP的平臺建設”,由中國工程院院士吳漢明擔任總經理。
團隊方面,燦芯股份原CEO職春星、副總裁楊展悌、董事石克強、陳志重等高管及技術人員在中芯國際進入后陸續離職,且其所持股份被轉讓。《科創板日報》記者了解獲悉,上述人員目前在美新半導體、芯聯芯、凌煙閣芯片科技等廠商任職,或與公司形成競爭關系。
值得關注的是,相關當事人的“分手”并不愉快。截至招股書披露日,燦芯股份與職春星、石克強已發生訴訟糾紛,案由分別為侵權責任、股東資格確認。
其中,職春星請求法院判令莊志青、燦芯有限(即公司前身)共同賠償其股權轉讓損失2468萬元;石克強請求法院判令其享有燦芯股份569萬股股份,并由公司及其現有股東配合將上述股份變更至其名下。
據悉,2020年7月,職春星將4.77%的燦芯股份出資額比例以3790萬元的價格轉讓給了嘉興君柳。同期,NVP、嘉興君柳、江蘇疌泉等投資者以22.63元/增資額的價格參與了燦芯股份增資擴股。若以匯率6.5計算,同一時期的兩次交易估值相差28.7%。
本次科創板IPO,燦芯股份擬募資6億元,分別用于網絡通信與計算芯片定制化解決方案平臺、工業互聯網與智慧城市的定制化芯片平臺及高性能模擬IP建設平臺。
但隨著半導體行業景氣度步入下行軌道,燦芯股份高增的業績及產能利用率的持續性將面臨市場考驗。截至2022年上半年,公司為客戶提供一站式芯片定制服務并完成流片驗證的項目數量為61個,僅為2021年總數的35%。交付晶圓5.5萬片,為2021年總數的61%。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